ISC.AI2025终于来了!配资网上配资
如此高规格的行业盛会,主持人居然是一台红色的机器人!
是的,本周三召开的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没有真人主持人,机器人首次挑起了大梁。
这台机器人名为红衣,由智元机器人研发,编号ISCAI-20250806。
机器人旁边站着的,就是“智能体”加持的周鸿祎。
这一幕,就像好莱坞科幻电影惯用的场景——搭载了各项AI能力的机器人,用非常拟人的口吻以及情绪,进行活动主持并且与“智能体”加持的碳基生物互动。
未来科技照进现实,我们这代人赶上了。
01全网都在热议智能体
如果说过去两年,“大模型”是AI领域最核心的关键词,今年则新增了一个极为出圈的关键词“智能体”。
智能体几乎能被任何硬件搭载,可以是一台拟人化的机器人,可以是你掌中的手机或者PC,也可以是一台新能源汽车。
是的,汽车也正在搭智能体。上周我去参加理想i8发布会,搭载了理想智能体的i8,可以自动在停车场巡游,自动寻找墙壁上贴的收费二维码,自动进行扫码缴费出停车场了。这台车,还和美团生态深度整合,自主完成选餐-下单-导航全流程。
近期,腾讯、阿里、百度、理想汽车、字节跳动、360等公司,均对外公开了智能体相关服务落地进展。
关于智能体,有人认为会是下一个过把瘾就死的元宇宙或者web3.0,也有人认为将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巨大改变。
周鸿祎显然是后者。
周鸿祎认为,AI正掀起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,其影响力将远超互联网,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在这一进程中,智能体无疑是核心主角。
智能体的发展超乎预期,正在突破两大关键壁垒。一方面,企业内部专业知识与数据是智能体的根基,正在建完善知识库,为智能体提供养分。另一方面,要把企业内部为人设计的专业工具转化为MCP标准,让智能体得以运用。工具越强大,智能体的能力边界就越宽广。
当下,智能体正从单智能体迈向多智能体协作阶段。单智能体通常聚焦于完成单个目标任务或优化单个业务节点,而多智能体协作才是未来主流趋势。多智能体通过灵活组队、明确分工,能攻克复杂任务,大大提升效率。例如360纳米蜂群,可实现多智能体的高效协作,一次性生成10分钟的完整大片。
人机交互范式也将随之发生根本转变。过去,人类依赖各种软件工具;未来,将与智能体伙伴携手协作。所有软件、网站、APP或许都会围绕智能体进行定制,智能体成为连接用户与复杂软件系统的桥梁。相应地,人类角色转变为智能体的管理者,负责定义任务、规划流程、监督执行,智能体承担繁琐工作与复杂流程。届时,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多个智能体,摇身一变成为超级个体;企业若大量运用智能体,将升级为超级组织。
展望未来,智能体集群将成为常态,彻底革新个体工作方式与价值创造模式,重塑企业组织结构与运营流程。甚至在不久的将来,与其讨论智能体可以做什么,不如讨论他不可以做什么。
02智能体发展到哪个阶段?
今年2月份,在讨论家庭机器人发展阶段时,我借鉴自动驾驶行业的定义,给家庭养老机器人进行了L1--L5的划分。现在我们能做到的还只是L1到L2的发展阶段,且没有大规模量产。只有达到L3时,家庭机器人才有望走进千家万户。
按照这个办法,我们也可以用L1--L5来划分智能体所处的发展阶段。
在第十三届ISC.AI互联网安全大会以及之前的新闻动态中,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阐述了智能体L1至L5五个级别的论述。
处于L1级别的是聊天助手,这类智能体主要依靠提示词进行角色扮演,从而实现与用户的聊天交流,功能较为基础,只能满足简单的对话需求,难以深入解决实际问题,因此是“玩具级”智能体。
L2则是工作流智能体,它在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前,就借助程序将企业内标准的应用流程(SOP)固化下来。适用于重复性高、灵活性低、对结果准确性要求高的固定流程任务,像处理一些企业内部大量繁琐、低层次且流程固定的工作。但它灵活性欠佳,需要人类预先设置流程,AI才能执行任务。
L3是推理型智能体,如Manus,这类智能体完全由大模型驱动,能依据工作目标与职责,自主规划任务流程,无需详细工作流指令。可用于写小说、制作PPT、开展深度研究等开放性、创造性任务。不过受技术框架限制,面对跨领域复杂问题,因缺乏协同规划能力会陷入瓶颈。
当单智能体处理复杂工作受限,L4多智能体蜂群应运而生。多智能体可灵活组队、明确分工,相互协作完成复杂任务,像360纳米蜂群,运用首创的“多智能体蜂群协作空间”技术,实现智能体间记忆共享,解决“协同困境”。
而L5智能体,最为特殊,它具备创造智能体的能力,涉及人工智能自我进化领域,当前还处于对未来的设想阶段。
不过,早前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,认为当前处在智能体L3阶段。
那么,你觉得现在的智能体真的开启L4阶段?你认同周鸿祎的划分吗?
03谨慎乐观看待智能体发展
2025年8月6日,在参加完ISC.AI2025活动后,我接受媒体采访,就智能体发展谈了一些观点和看法。
智能体的发展正呈现出喜忧参半的态势,既有着令人欣喜的突破,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,这要求我们以谨慎乐观的态度看待其发展。
360的相关智能体应用展现了积极一面。它如同“集大成者”,整合不同智能体的优势,像“六边形战士”般在各领域发挥作用。处理不同任务时,能自动匹配最适合的智能体提供服务,用户在一个APP内即可完成所有操作,避免了下载多个大模型占用空间、频繁切换降低效率的问题,显著提升了使用效率。这种在使用场景和环节上的优化,帮助用户挑选合适解决方案,使其实现了快速增长,这让我们看到智能体在提升用户体验和应用落地方面的潜力。
然而,当前智能体仍存在诸多问题。“幻觉”现象使其常一本正经地输出错误信息,误导用户且难以被察觉。某些智能体仅是多种服务的拼凑,服务能力远未达到真人助手水平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行业内普遍存在炒作之风,部分产品宣传与实际能力脱节,甚至有知名产品退出中国市场转向海外,这种浮躁氛围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。
正如周鸿祎所言,智能体并非完美无缺,如同人类一样,它也会出错、出现工作懈怠,结果具有一定随机性。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管理智能体,以应对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总体来说配资网上配资,我们应肯定智能体在应用整合上的突破,同时正视存在的问题,唯有如此,才能推动智能体行业稳步前行。
凯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