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东野战军,是中国四大野战军中,实力排名第二的劲旅。其参与的战役,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来看,都非常出色,甚至多于东北野战军。尽管山东、华中等地的许多干部在战争中被调往东北,但依旧有不少优秀将领选择留在了华东战场。他们中,许世友、王建安、陈士榘等人,均是山东八路军的核心指挥官之一配资网上配资,皆为具有出色战斗力的指挥员。
解放战争时期,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,成立了华东野战军。虽然初期山东军区的将领人数较少,但许世友、王建安、陈士榘、聂凤智等几位在战场上久经沙场的将领却仍在。华东野战军的许多重要指挥官,几乎全部来源于新四军。粟裕、谭震林、韦国清、张震、叶飞、陶勇、王必成等人,都是从新四军中脱颖而出的精英,他们的加入,极大提升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能力。
华东野战军成立后,逐渐壮大,最终发展成了12个纵队。在这群杰出将领中,有一位特殊的指挥官,他从抗日战争时期起便深耕山东战场,直到新中国成立,始终未曾离开过山东。虽然他从未担任过兵团司令员,但凭借着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对山东战局的深刻了解,他最终被评定为上将。此人便是许世友。
展开剩余66%许世友出生在红四方面军,属于一名勇猛的战将。他的作战风格刚烈果断,勇敢无畏,曾在四方面军担任军长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从抗大毕业,加入了八路军,起初担任386旅副旅长,后被调往山东的胶东地区,负责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。
当时,山东纵队作为地方武装力量,在山东战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。许世友被上级任命为旅长,直接承担起增强胶东地区军事力量的任务。他长期扎根在胶东一带,开展抗日斗争,并大力发展和巩固了根据地。自1940年起,许世友几乎没离开过山东。
抗战胜利后,主力部队调往东北,胶东军区的5师及一些重要将领如聂凤智等人被调往他处。然而,许世友与聂凤智建立了深厚的战友关系,他竭力挽留,使聂凤智最终留在了山东,而5师则按照计划北上。这一举动体现了许世友对部下的关爱与忠诚。
解放战争初期,许世友指挥的胶东部队隶属于山东军区,并未直接加入山东野战军,因此大多数战斗局限在局部战斗上。但随着华东野战军和各军区的合并,许世友被任命为第9纵队司令员,参与了陈毅、粟裕领导的更大规模作战。在1947年,华东野战军的多支部队被分派到不同战区,许世友和谭震林坚守山东,负责胶东保卫战,而陈毅和粟裕则带领其他部队展开更大规模的外线作战。许世友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,在那段时期的军事地位几乎仅次于粟裕。
胶东保卫战之后,许世友因身体不适暂时退居后方,但在1948年济南战役中,他被再度调派,负责攻占济南这座重要城市。尽管粟裕负责指挥主力部队应对敌方增援,许世友却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,使得济南战役取得了胜利,避免了更加复杂和激烈的战斗。如果没有他的果敢指挥,济南战役的战斗规模很可能会更加庞大。
济南战役后,许世友再次因为身体原因暂时离开了前线。尽管如此,直到1949年渡江战役爆发,他依然没有参与这场关键的战役,而是在山东休养。尽管如此,他最终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,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凯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